|
姜紹祖抗日歌“姜阿蘊透尾全本記”首此展出。(中評社 盧誠輝攝) |
中評社新竹5月17日電(記者 盧誠輝)今年是乙未戰役130周年,新竹縣縣史館特別展出台灣抗日英雄姜紹祖所寫的抗日對聯與石楹柱,還首次展出姜紹祖抗日歌“姜阿蘊透尾全本記”,生動描述乙未戰役事件始末、新竹戰況及當時一般史料中易被忽略的各路人物,極具地方觀點,也讓外界一窺姜紹祖出身新竹縣北埔鄉客家望族的骨氣。
乙未戰爭是1985年台灣因《馬關條約》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後,台灣各地人民為抵抗日本接收統治而發起的戰爭。姜紹祖當時集合北埔、竹東、峨眉、頭份等地勇丁,組織“敢字營”義民兵團抵抗,於新竹枕頭山受日軍猛烈砲火攻擊,彈盡援絕,後被日軍俘虜在獄中服毒自盡,年僅20歲。
姜紹祖是惠州府陸豐縣客家人,為新竹縣北埔鄉金廣福第一代墾首姜秀鑾的曾孫,家境富裕。姜紹祖的曾祖姜秀鑾、祖父姜殿邦曾在鴉片戰爭率團練赴基隆抵抗英軍;父親姜榮華參與平定戴潮春事件,兄長姜紹基在中法戰爭率義勇赴基隆迎戰法軍;家族成員先後均投身禦敵守土重要戰役。
此次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與清華大學文物館、鄧南光影像紀念館聯合策劃辦理“乙未中的竹塹”巡迴展,現場展出姜紹祖所寫“義氣與山河並重,忠貞偕日月爭光”的抗日對聯與石楹柱,更首次展出“北埔有個姜紹祖,紹祖頭家姜統領,就團五百義民勇,五百兵馬敢紮營,點便兵馬就起身,去同日本來交戰”的姜紹祖抗日歌曲文本,還有姜紹祖與戰友吳湯興往來的扇子、出戰前姜紹祖自籌軍餉的借據與借款往來書信等珍貴文物,雖時隔百年仍可感受姜紹祖當時抗日的氣魄與堅毅精神。
|